在深圳工作的第四年,我终于逃离了内卷

最近,通过大西洋移民试点计划成功拿到PR的公司客户Haley,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移民之路,希望可以帮到和他一样想要移民加拿大的朋友。我在加拿大生活得挺好的,现在想起来,真的是非常感谢当初那个做出移民决定的自己。忽然发现,今年年底,我就要30岁了,不由在想,30岁的自己如果还在国内,会是什么样。大概就是每天上班下班、接连不断的应酬、周末累到只想睡觉……移民到加拿大之前,我的生活就是这样。除了累,还感觉不到未来。
面对无法避免的内卷
我大学的时候,专业是市场营销,毕业之后留在了深圳,找了一份和专业挂钩的工作——市场专员,然后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。公司在南山区,从小道出来转到滨海大道的时候,林立的高楼大厦猝不及防闯入自己的眼睛,让人感叹它的壮观,但更多是一种很强的压迫感,居高临下、自信、倨傲。
带着刚毕业的工作的那份紧张,跟leader去办理了入职,之后他领着我到了自己的工位。半透明的玻璃围起来的格子,包装好的工作机堆在桌子上,显得有些局促。旁边的柜子里还塞着啤酒和纸巾,可能是前人遗留下来的。往后的半年、一年,甚至好几年的时间,我可能会一直在这个位子工作学习。
Leader告诉我,我的工作不止要和同行争取客户,还要和小组内的成员同时竞争。你看,旁边的某某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,来这里5个月了,每个月的业绩都是组内第一,还有某某某……Leader不经意间的眼神瞟过我,可能并无含义,但我还是感觉到了一丝不相信。没想到入职的第一天就受到了社会的毒打。
内卷这个词可能是最近两年最流行的词之一,流行到每个人都使用内卷来自嘲,然后,再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的工作。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如今的生活,我想“累”这个字没有人会反对。这是一个无人不抱怨累的时代。精力、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。来这里工作的第二个月,我开始适应了这里的节奏,除去早上的通勤,每天早上9点上班,不是在准备和客户面谈的资料,就是在去见客户的路上,还要夹杂着接二连三的应酬,晚上躺在床上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经常性失眠。
失眠的时候,我开始怀念家乡干脆利落的阳光和暴雨,怀念小院里大清早凑在一起唠嗑的老头老太;怀念和狐朋狗友放学下班以后的嬉笑怒骂——其实我怀念的可能是另一种生活哲学:工作为了生活。深圳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,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、适应、接受,亦或逃离。
逃离深圳,决定移民
而这最终一语成谶,我逃离了这座城市,选择移民加拿大。做出这个选择其实源于和朋友的一次交谈,从而触发了我内心真正的想法。难得有个正常的周末,和好久不见的朋友聊天,她说她在考虑移民,上海的压力太大了,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,她和她未婚夫住在同一个屋檐下,却活得像是有时差一样。工作时间不同步,每天都是起床不见人,回到家听到的只有他的鼾声。她说,她来之前,对于生活不是这么想的。
我知道,从高中起,上海就是她的梦。当年我们几个朋友在外滩,趴在黄浦江铁栅栏上眺望外滩对岸的时候,我见过她眼里的光。聊到后来,她说,至少不能让孩子这么卷。我们认识这么多年,从未听她提起过“孩子”这种现实的话题。放下手机,我不由开始思考起自己的未来,想到了一个又一个现实的问题:我受得了如今工作上的卷吗?如果回到家乡找一份不那么累的工作,我愿意放下自己的雄心壮志吗?如果以后成家立业……当然,我也有顾虑,毕竟移民和出国旅游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。
如果移民,意味着未来至少几年,甚至几十年的时间,不出意外,我都要在一个陌生的异国他乡长期生活和工作。我父母的养老怎么办?难道以后要扎根国外吗?更不要说选择去哪里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移民过程波折重重
有了移民的想法之后,无数个想法接二连三出现,但光想并没有什么用处,只会徒增焦虑。我和爸妈开诚布公聊了一次,他们依旧和以前一样支持我的想法。至于养老的问题,他们并不是太在意,现在还年轻,以后老了说不定就出国定居……大概是有家人在背后的支持,我下定决心准备移民。在国家的选择上,我和朋友聊了好久,最终选择了加拿大。
一来,加拿大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友好的国家,移民占比很高,没有那么多的歧视。二来,我朋友原本就想去加拿大,一起的话,以后在异国他乡还有一个朋友可以互相支持。最重要的一点,加拿大满足了我在工作上的期望。由于DIY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,我们决定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
一开始,我们并没有找枫叶之路,而是去了另一家移民机构,签了合同,交了钱,每天都在等申请通过的消息,但时隔半年之后,仍然没有一点消息,又过了好久,却没想到等来的是拒签。再次联系的时候,明显感觉到中介的不耐烦。于是,我们商量着要不换一家。
经过上一家的教训之后,我们千挑万选,最终选择了枫叶之路。所幸,它没有让我们失望。每一个步骤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专业,先是分析我被拒的原因,再经过全面评估之后,推荐我走大西洋移民试点计划。之后开始重新准备申请资料和文书,准备好所有材料后提交了申请,在经过漫长的5个月等待,最终拿到了省提名邀请信。其实5个月的时间已经不算很长,但对当时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我来说,等待才是最让人焦虑的,每一天都过得无比漫长,所幸最终等来的是最好的消息。之后工签的办理,也都一切顺利。
终于逃离了内卷
经历过重重波折之后,终于登陆了加拿大。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在加拿大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,是不是会像我想象的那样,亦或是像朋友一样,再来一次加拿大之梦破碎。但现实容不得我多想,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,成为了我的当务之急。在这里必须感谢一下,我来加拿大认识的第一个朋友Alvin, Alvin是一个华人,可能是因为都是广东人的缘故,对我颇为照顾,在租房子这件事上帮了我许多。
房价成为了我感受到加拿大友好的第一点,在深圳只能租一个小单间的价格,却让我在哈法租到了一套还不错的一室一厅公寓,虽然装修简陋,但终于有了落脚点。另外一个让我感觉还不错的是工作方面,我不再需要面对永无止境的加班和应酬,也不需要被迫面对内卷。
刚开始在加拿大工作的时候,我仍然保留着国内的习惯,想着早上要早早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,中午的时候最好吃完饭就继续工作,也做好了下班之后突然被leader带去应酬的准备。但工作的第一天,独属加拿大的工作节奏就好好给我上了一课。当我提前20分钟到公司的时候,空无一人,我没有钥匙,只能在门口等待。到了上班时间,才有同事到达。
离中午休息还有10分钟的时间,隔离工位的同事已经喊着我去吃午饭,回来之后我想问几个工作上的问题,但她已经靠在椅子上开始了午休。一到下班,办公室的同事便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,收拾东西下班,就连leader也不例外。我有点手足无措,又像是回到了我刚毕业工作的那时候。愣了好久,我才记起来,我是在加拿大,已经不在深圳了。加拿大这片土地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,我还需要时间去学习、适应、接受。我想,在这里,我会找到自己的生活哲学:工作就是为了生活。
恍若梦境:工作就是为了生活
转眼间,来加拿大已经两年多了,在此期间,我换了份工作,如今在西人公司上班,工资是国内的两倍,几乎没有应酬。我朋友在来加拿大一年之后,和她未婚夫举办了简单的婚礼,周末的时候,偶尔也会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。我在工作以外的休息时间,参加了社区的几个俱乐部,也交到了不错的朋友,有时候约着一起打球,有时候约着一起露营。
有时候我也会想起国内的生活,在深圳的那几年,我就像是游到深海里的浅水鱼,慢慢变得呼吸困难,如今的生活是当时的我所渴望的。在加拿大的这几年,恍若梦境,但餐桌上散发着香味的菜肴,屋外灿烂的阳光,将我拉回了现实,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,感谢当初那个勇敢迈出移民第一步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