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岁、13岁、9岁… 自杀的孩子越来越小,是谁把他们推下楼?

15岁、13岁、9岁… 自杀的孩子越来越小,是谁把他们推下楼?

陨落黑名单

3月6日,江苏某市,16岁的初三男生,因为在校期间违反了学校规定玩手机,老师找来家长批评教育,之后孩子的父亲在办公室对他进行了打骂并让其下跪。几个小时之后,男生从学校五楼跳落自杀。

3月9日,杭州某镇,14岁男孩留下遗书,在凌晨时分从17楼跳下身亡。

4月1日愚人节,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12岁女孩从十楼窗户中爬出自杀。监控录像显示,在跃下之前,女孩在窗口处静坐5分钟左右。正在读五年级的小女孩,会遭遇什么难事,让她选择离世?

3月12日,南京市鼓楼区一个9岁男孩,因为撞破了学校的玻璃,担心受到惩罚,跳楼自杀,孩子留下的遗书上,拼音和汉字混杂,连“奶奶”一词都没学会,就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。

每年的春秋两个开学季,是学生自杀的高发期。

焦虑的孩子背后是焦虑的家长

一个非官方的说法:在中国,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。

被父母责骂、考试成绩不理想、害怕被惩罚,甚至“十岁女孩因上学带糖果被老师批评坠楼身亡”、“安徽一学生因老师用纸笔拍头部后自杀”等等,都成为引发孩子走上绝路的导火索。但这些都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导致孩子走上绝路的,可能是长期积聚的教育和心理问题。教育体制的弊端、老师对高分的追求、学校在孩子心理辅导上的缺失等等,这些都是相关因素,但是,在此笔者只想讨论一下父母的教育问题。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认为: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的问题,每种异常行为的背后,一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:

【变脸型家长】现在学生的压力太大,小的时候家长捧在手心里宠溺,上学了却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、施加压力,导致孩子抗逆能力差,一言不合就跳楼。

【虎妈型家长】有的家长,信奉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,一旦出错,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,一味打骂。过度惩罚孩子,无疑是最令人绝望的教育方式。家长本意是用惩罚让孩子印象深刻、以后不再犯错,却无意中逼得孩子铤而走险。这样的教育,代价太大。

【祥林嫂型家长】对孩子的考试成绩过分关注,当孩子没有表现出优秀时过分的失望情绪渲泄,父母不能做到情绪积极稳定,必然把焦虑传导给孩子。

【自虐型家长】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,对子女管吃管住管学习,为孩子教育不惜付出巨大代价,但是也会有意无意把家庭的生存压力,自己对子女的付出灌输给孩子,无形中把压力传导给了幼小的心灵。

全世界父母都焦虑孩子成长,中国家长是多重焦虑:这一届父母,小时候没有经历过严酷的升学竞争,现在望子成龙心切,工作赚钱压力大,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上不封顶。“害怕父母失望”,“觉得对不起父母”,很多自杀的孩子是这样写的。近几年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,为什么中国成为高自杀率国家。与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和家庭沟通方式有直接关系。

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,自杀已经成为中国15-35岁人群的首要死因。

而在发达国家,同样年龄的人主要死于意外事故,而不是自杀自残。